近年来,开阳县积极打造民族文化品牌,不断优化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将民族地区群众的传统手工技艺变成了增收致富的“法宝”。
走进开阳县高寨乡谷丰村,村民袁家岚和其他几名手工艺人正围坐在一起制作苗族头巾,一块普通的布,通过她们的巧手变成了一件件蜡染手工艺品。
在开阳县高寨乡,像袁家岚这样的手工艺人不在少数。为让苗族传统手工技艺转化为经济效益,高寨乡成立了开阳县小花苗民族手工艺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由合作社免费为苗族妇女们提供技术指导,公司统一回收。2018年,趁着发展的东风,袁家岚的传统手工艺作坊成立了,高寨乡的蜡染手工制品走出了家门,走向了市场,实现了商业化的生产和销售。由于原料环保、制作精美,如今,袁家岚手工作坊生产的头巾、服装、包袋等蜡染手工艺品销售情况良好。每位手工艺人每年可以增收4万元左右。
开阳县高寨乡谷丰村村民 袁家岚:这手艺是老一辈传给我们的,一代传一代。靠这门手艺每天能收入100元,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了。
除此之外,开阳县还同时开展了“双培”行动,聘请专业技术老师围绕国家通用汉语言文字和实用技能等开展培训服务,实行苗语和汉语“双语式”教学,将蜡染、刺绣和纺织等传统手工艺搬进课堂,传承、传播传统民族文化。
据了解,2020年以来,开阳县城镇新增就业6812人。其中,新增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达到798人,占比11.7%。开展职业技能培训5055人,其中,少数民族群众达224人。
开阳县委常委、县委统战部部长 熊成勇:要把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好政策,惠及到广大少数民族地区和群众身上。特别是要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补齐短板,让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共同走向全面小康社会。
记者:陈莉 张丹
编辑:曹昕柔 于菁菁
责编:周晓艳
审核:陈曦